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,又称除莠剂。常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,现已经被广泛使用。但是选择除草剂可不能盲目使用,必须对症下药,选择适当的除草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那么,除草剂有哪些分类呢?又该如何合理使用呢?接下来,贤集网小编为各位农户详细讲解除草剂的分类、药效影响因素及使用技术。
除草剂的种类
1、按照作用来分,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。
选择性除草剂,顾名思义就是只能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,只杀灭其中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。如盖草能或稳杀得应用于苗圃时,只能杀死以看麦娘为主的单子叶杂草,而不伤害苗木植株。都尔、精稳杀得可在杂草幼苗期施用,只要浓度适当,对苗木等作物比较安全。当然,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,选择性除草剂在剂量、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改变的情况下,也可以作非选择性除草剂应用。
灭生性除草剂则是指见绿就杀,不论是杂草还是作物,一律通杀。灭生除草剂建议谨慎使用。草甘磷、克无踪、农民乐等均属于此类。这类除草剂多用于茶桑、果园、咖啡、橡胶等经济作物作防除杂草之用。
2、按使用方法分,可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。
茎叶处理剂指杂草出苗后,直接喷洒在杂草茎叶上,针对在草茎叶起作用的处理剂,通过杂草的根、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,可防除未出土杂草。常见的有2.4D丁酯、百草敌、苯达松等,茎叶处理剂的防除效果与温度、光照以及除草剂在植物体表面的湿润状况有很大的关系。
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,即把除草剂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,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,以杀死萌发的杂草。这类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、芽鞘或上下胚轴等吸收而发挥作用,可防除未出土杂草,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,一般在作物播前、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。如异丙隆、乙草胺、绿麦隆等都属于此类。
3、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,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。
触杀型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,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,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。这种局部的触杀作用是以造成杂草死亡,如除草醚、百草枯、敌稗等属于触杀型除草剂。施用这类除草剂施药要均匀,防除多年生宿根杂草须多次用药方可杀死。
传导性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,能够在其体内传导。从茎叶部分传到到根部,慢慢让杂草死亡,从而来达到灭杀除草的效果。例如草甘磷、2.4-D、二甲四氯、绿黄隆等除草剂均属此类。
4、按施药时间不同,可分为播前处理和播后苗前处理两种。
播前处理是指在花卉苗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,以便为杂草幼根、幼芽吸收,并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。
播后苗前处理是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,此法主要用于易被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上传导的除草剂,对苗木的幼芽安全无害。
5、根据除草剂的化学成分不同,可分为苯氧羧酸类,如二甲四氯;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丙酸类,如盖草能、禾草灵、稳杀得等;取代脲类,如绿麦隆、敌草隆、异丙隆等;磺酰脲类,有巨星、农得时等;氨基甲酸酯类,有燕麦灵等。
影响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因素
1、温度
气温高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,作用效果好。但不是气温越高越好,气温过高,喷出的雾状液很快被蒸发,特别对一些易挥发的除草剂及见光分解的除草剂,会降低除草效果。气温过低时使用,植物对其不能及时降解,容易发生药害。
正确的施药时应为:高温季节,晴而无风的上午11点前及下午4点以后;低温季节宜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。
2、空气湿度
一般来说,湿度大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,作用效果好。最好的时机是,叶面无露水、无雨水,而且空气湿度在60%以上。干热季节如过于干旱,则不要施药。
3、土壤水分
土壤水分充足,作物和杂草生长旺盛,有利于作物对药剂的分解和杂草对药剂的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运输,从而达到最佳除草效果,尤其是土壤处理剂必须有土壤湿润条件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。因此,干旱的天气,推荐高限量,同时施药时要加大喷水量。
4、降水
施药后不久即降雨,药液容易被冲刷,影响药效。
5、光照
百草枯等都是光活化性除草剂,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。
6、土壤pH值
当pH值在5.5-7.5时大部分除草剂能较好地发挥作用,过酸过碱的土壤对某些除草剂会起到分解作用,从而影响药效,如土壤封闭除草剂为酸性,在盐碱地中封闭除草效果差甚至无效果。
7、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
质地疏松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量少,过量则易淋溶造成对作物根部的伤害。粘性土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能力强,使药液不能在土壤溶液中移动而形成均匀的药土层,从而出现“封不住”的现象,影响效果,因而应适当增加用药量,或采用推荐用量上限。有机质过高的高水肥田,一般不使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。
8、水质
指施药时所兑水的硬度和酸碱度,由于某些除草剂的有效成份容易同这两种离子络合生成盐而被固定,所以硬度大的水质可能会使除草剂药效下降。具有酸碱性的农药掺入了碱性较高或酸性较高的水,会影响药剂的稳定性,从而降低除草效果。
9、风速
除草剂要在无风或微风时施用,风大喷除草剂容易发生雾滴飘移,危害周围敏感作物。尤其是易挥发的除草剂,使用时应特别注意。
10、草龄
杂草在2-3叶期为最佳防治期。杂草草龄过大,抗性增大,用药量必须适量加大。
除草剂的使用要点
1、把握好防治时期
例如,麦田杂草一般90%以上在秋季出苗,此时杂草小,叶片幼嫩,耐药性弱,抓住这一时期用药不仅防效好,而且能降低农药使用量,并提高对后茬小麦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。
除草前注意天气预报,选择晴天,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且田间不泥泞积水,当日温度高于8℃时进行,喷药时间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为宜。
2、根据田间主要杂草种类,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品种
以禾本科杂草为主,防治节节麦可选用30%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每亩30毫升。
以阔叶杂草荠菜、播娘蒿、猪殃殃为主,特别是抗性比较大的阔叶杂草,可选择0.4%双氟磺草胺+35.6%2甲4氯异辛酯+12%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三种成分复配的产品,每亩地用药80ml,有效防除各种阔叶杂草。
3、除草剂的使用技术
1)采用二次稀释法
由于目前使用的药剂用量少,并且多为悬浮剂和固体制剂,直接加到喷雾器中不容易溶解均匀,所以建议采用二次稀释法,此方法在使用苯磺隆的过程中已经得到验证。先把药剂用少量水充分溶解,再根据用药量添加到药桶中。
2)精准用药
用药量要按土地面积计算,不能随意增减。喷雾要均匀,避免重喷或漏喷。
3)选好喷雾器
背负式喷雾器,对水量以每亩30公斤为宜,建议使用扇形喷头。
4)喷雾气象的选择
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,白天最高气温10℃以上,且最低气温不低于5℃时施用。如天气预报近几天有大幅降温天气时,禁止施药。
5)各类除草剂不要随意混用,也不要随意与其他农药混用,以免降低药效,或产生药害。以各产品的标签说明为准,或先进行小面积试验。
6)要注意避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,详细了解药物的使用说明和使用条件环境,科学施药,在达到除草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作物和土壤环境的污染。
贤集网小编温馨提醒:
1、严格掌握限用剂量
除草剂使用应根据具体土质,考虑农田小气候,严格按药品说明规定的剂量范围、用药浓度和用药量使用。
2、合理混用药剂
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使用时,要严格掌握配合比例和施药时间及喷药技术,并要考虑彼此间有无抵抗作用或其它副作用。可先取少量进行可混性试验,若出现沉淀、絮结、分层、漂浮和变质,说明其安全性已发生改变,则不能混用。
此外还要注意混合剂增效功能,使用时要降低混合剂药量,一般在各单剂药量的一半以内,以免发生药害,保证药材安全。
以上内容就是贤集网小编为各位农户详细介绍的除草剂的种类、药效影响因素及使用技术,希望对各位农民朋友有所帮助。除草剂根据不同药性,有不同的分类,不同分类的使用要点也千差万别。因此,必须对症下药,合理应用。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