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玉米种植地里,有一种特定的除草剂,它能够很好地控制杂草的生长,对提高产量和改善玉米的品质都有积极作用。接下来,我会为大家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相关内容。
类型选择
玉米种植中使用的除草剂种类丰富,涵盖了能在杂草发芽前形成保护层的封闭式除草剂,还有专门对付已出土杂草的后期除草剂。比如,乙草胺就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封闭式除草剂,烟嘧磺隆也是常用的后期除草剂之一。挑选恰当的除草剂需要全面考虑田间杂草的种类、玉米的品种等多种要素。
使用时间
播种玉米后,需在杂草露出地面之前,及时喷洒苗前除草剂,一般是在播种后的三到五天之内进行。至于苗后除草剂,应在玉米长出三到五片叶子、杂草长出两到四片叶子时施用,因为这时杂草的耐药性较弱,除草效果更显著。但如果玉米长到六片叶子后再使用,就有可能对玉米产生不良的药害。
操作方法
在使用药剂之前,必须先将喷雾器清洗干净,以防残留药剂降低药效。根据说明书,除草剂需要稀释,倒药时需不断搅拌,确保药液均匀分布。喷雾作业应在无风的天气下进行,喷头与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0至50厘米,同时保持喷药速度均匀。用药量和喷洒范围需严格控制,避免重复喷洒或遗漏喷洒。
注意事项
施用除草剂前后均不可使用有机磷农药,以防产生药害。使用时,必须采取个人防护,比如穿上防护服、戴上手套等,保证药液不接触皮肤。遇到高温干旱天气,应适量减少用药量,以免药力过强伤害幼苗。使用结束后,要及时清洗喷雾器,并对剩余药液进行妥善处理。
药害补救
玉米一旦遭受药物损害,轻微损害可以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来促进其恢复,比如使用芸苔素内酯、磷酸二氢钾等产品。若药物损害较为严重,应立刻进行灌溉和施肥,以降低药物损害带来的负面影响。若药物损害持续恶化,则需立即寻求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帮助。